跳到主要內容區
清大社會所logo

紀念吳泉源老師經濟、科技與社會跨領域獎學金

紀念吳泉源老師經濟、科技與社會跨領域獎學金辦法

中華民國 108 年 2 月 20 日一 0 七學年第二學期第 1 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務會議訂定

一、設立宗旨:為紀念吳泉源老師並鼓勵清華大學研究生進行經濟、科技與社會跨領域之研究,特設立本獎學金。

二、緣起:本獎學金由各界人士為紀念吳泉源老師之學術貢獻所捐贈。

三、獎勵對象:清華大學碩、博士班研究生以「經濟、科技與社會」為議題的學位論文研究計畫。

四、獎勵名額與金額:首獎壹名(獎學金壹拾萬元),優等獎擇優數名(每名獎學金伍萬元),得從缺。

五、申請:每年十二月一日開始申請,十二月三十一日截止收件;申請人需將申請表格、個人簡歷(CV)、論文計畫書及摘要、其他利於評審之資料,共一式五份送繳社會學研究所辦公室。

六、評審委員:由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召集人,邀請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二至四人組成評選委員會。

七、頒獎:每年四月頒發獎學金及獎狀,並舉行成果發表會。


紀念吳泉源老師頁面


歷屆得獎資訊

得獎屆數 獎項 得獎人 研究主題
第一屆 首獎 陳震遠 風險湧現與信譽鬥爭︰新竹飲用水風險爭議中社會理性的建構與重構
第一屆 優等獎 鄭芮欣 老來伴/絆︰家庭中老人照顧關係的身體實作與身分認同
第一屆 優等獎 周紹傑 神經多樣族群的人-機器人互動:以戲劇方法來達成負責任的創新研究
第二屆 優等獎 施姍安 回歸社會?精神醫療與勞動
第二屆 優等獎 張詞湘 「雲玩家」玩什麼?
第二屆 優等獎 費暘 論專利權證劵化的法律實踐及其挑戰:以兩岸之實踐比較為視角
第三屆 首獎 李晨欣 趕工作為方法?中國互聯網大廠程序員的勞動過程
第三屆 優等獎 洪嘉穗 借力使力:越南台商的族群鑲嵌變動
第三屆 優等獎 蔡庭萱 經濟的文化轉譯:從音樂錄製補助案探討台灣獨立音樂的生產機制
第四屆 優等獎 黃建華 刺激潛能:兒童教養的醫療化與商品化
第四屆 優等獎 蔡承翰 亞斯伯格的消失?爭議空間實作中的協商與競爭
第四屆 優等獎 王秀儀 數位計畫--發展、非正式經濟與性別:台灣街頭經濟的社會學考察 1951-2019
第四屆 優等獎 邱冠瑜 跨海峽的職業教育:台商在中國珠三角的技能形成
第四屆 優等獎 林湘芸 「順從」的人?影視工作者的勞動處境與生存策略
第四屆 優等獎 鄭岳翔 在真實的虛擬世界中做田野-探索 AR、 VR、 XR 創新開發與導 入的生成
第五屆 優等獎 張芸瑄 運動幼苗的隱形守護神:巡迴防護員的專業協作和防護實作
第五屆 優等獎 林瑋宸 務農如何可能?青年農民從農與留農的社會條件與支持網絡
第六屆 優等獎 邱宥銓 台灣產業發展中的隱形基礎建設:以中鋼鏈結扣件產業的發展經驗為例
第六屆 優等獎 許淳淮 高山無證者的民族誌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  
瀏覽數: